close

  近日,《自然》和《科學》雜誌在回應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郵件提問時,都承認影響因子對科研界的影響已經走向了反面。
  《自然》雜誌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負責人尼克·坎貝爾承認,目前科研界過度依賴期刊聲譽以及影響因子。《科學》雜誌高級對外聯絡官皮諾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學》雜誌的首席主編麥克努特博士也認為,影響因子的使用已經扭曲了它的原意。
  值得註意的是,《自然》、《科學》以及《細胞》雜誌都是以高影響因子著稱的,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目前,三大刊的影響因子都在30以上,這在學術期刊中是極為罕見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視為頂尖學術期刊,在中國科研界常被簡寫為“CNS”。
  然而,日前,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蘭迪·韋恩·謝克曼卻在媒體上宣稱:“我的實驗室將抵制頂級刊物,並且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
  謝克曼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教授,同時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12月10日,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了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就在領獎前一天,謝克曼在其報紙專欄中發表了題為《、和這類頂級期刊正如何損害科學的》文章,呼籲“科學界應該推翻頂級期刊的暴政”。
  謝克曼認為,現行的機制,使得那些最時髦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研究獲得了最大的回報,這就像豐厚的分紅導致金融業扭曲一樣,一些專業性的獎勵,比如在以CNS為主的著名刊物發表論文的權力,扭曲了科研界。
  在對頂級期刊的詬病中,謝克曼主要提到了期刊影響因子的負面作用。他認為,影響因子是一種噱頭,這種衡量方法有重大缺陷,引用與質量並不完全相關,“一篇論文被大量引用可能是因為它是好的研究,也可能是因為它吸引眼球,或者是挑釁式的甚至是錯誤的”。
  謝克曼認為,頂級期刊喜歡接收那些容易引起噱頭的論文,這導致它們在那些時髦的領域里堆起了泡沫,並且阻止其他重要的研究。
  坎貝爾不認同謝克曼對《自然》選稿標準的質疑,強調選稿以科學價值為導向。但他承認,目前研究界確實過度依賴期刊的聲譽及影響因子。
  今年,自然出版集團一項針對2萬名科學家的調查發現,這些科學家選擇發表論文期刊的三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期刊的聲譽、期刊的選題方向以及期刊的影響因子。
  坎貝爾說,《自然》雜誌同仁也多次表達了對於過度依賴影響因子的擔憂。
  《科學》雜誌高級對外聯絡官皮諾爾也否認雜誌扭曲了科研界,他說,《科學》一直在確保為在嚴格科學規訓下的有趣的、具有突破性的和發人深省的重要研究提供平臺,並且一直致力於保證全面和專業的同行評議。
  但皮諾爾表示:“《科學》的首席主編麥克努特博士並沒有否認謝克曼博士的觀點,即影響因子的使用已經扭曲了它的原意。麥克努特博士的前任、前首席主編布魯斯·阿爾伯特博士曾簽署關於科研評價的舊金山宣言。該宣言致力於停止使用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評估一個獨立科學家的工作。”
  值得註意的是,謝克曼將基於互聯網的開放期刊視為更好的科學傳播途徑。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約翰·博安農顯然不認為開放期刊值得信賴,前不久,他開了個大玩笑:編了不少假名、假單位,把假論文投給了全球304家開放期刊,而這些假論文,根據他的說法,“任何審稿者,只要有高中水平以上的化學知識,就會發現論文中的問題”。結果,超過一半的開放期刊給他發了錄稿通知。
  博安農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頂級期刊雖然對科學研究有不當影響,但並非全都是不良影響。他說,發表在CNS上的論文幫助謝克曼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現在抵制它們,許多科學家認為他是自私的”。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  (原標題:影響因子已扭曲科研本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sqtngxln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